擁有全球最好教育系統的芬蘭,自2016年起宣佈推動新的教綱,目的不在於提升孩子的學科成績,而是更著重於培養孩子多元的跨界能力,透過主題式教學,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參與課程設計、甚至是學習結果的評量,讓孩子找回發言權、找回喜歡上學的樂趣。
芬蘭教改大四核心:
- 世界即教室,處處是學習
- 老師,最重要的資產
- 主題式教學,找回孩子的熱情
- 回歸生活技能,因應世界變化
芬蘭相信,唯有讓孩子愛上學,才是教改的終極目標。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及快速變遷的社會,如何讓孩子贏在未來,是全球教育者共同關注的話題。如何培養贏在未來的能力?芬蘭在9月啟動新課綱,把學生參與納入課程設計的過程,也培養駕馭資通訊科技的能力。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芬蘭被視為擁有全球最優質的教育系統之一,但也面臨學生學習意願滑落、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成績下滑的問題。芬蘭在2012年啟動教改討論,今年9月開始施行新課綱,規定中小學基礎教育每學期至少要有一門跨科目的專題課,以培養7大核心素養,「思考和學習如何學習」、「文化素養、互動和表達」、「照顧自己和管理日常生活」、「多語能力」、「資通訊科技素養」、「職業技能和創業精神」、「參與和打造永續發展的未來」,並且首度要求老師將學生的意見和參與,加入課程規劃和發展過程中。
過去4年全程協調課綱改革的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前課綱主席哈梅琳(Irmeli Halinen), 本週應《親子天下》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共同邀請來台,出席「2016國際教育年會:贏在未來的能力」,並接受《天下雜誌》專訪。
哈梅琳深耕教育44年,曾任小學老師、校長、地方和中央教育官員,今年8月退休後,立即迎來在南美、瑞典、愛沙尼亞、法國的緊湊國際研討會行程,赴台前2天,她剛在芬蘭發表教老師如何「教思考」的新書。無論是在代表芬蘭向全球介紹教改理念的Youtube影片(如下),和台灣教師的分享會,或是會議室的專訪中,哈梅琳眉宇言談間,隨時散發著對教育的熱情。
以下是訪談重點摘要:
早在2012年8月正式啟動教改程序前,我和國家教育委員會的同事已開始走訪各地,問老師:「如果你有完全的權力可以改革教育制度,哪些事情是你希望改變的?哪些是你希望維持的?什麼是你夢想中的教育?」我們也詢問學生相同的問題。
在眾多新舊知識、技能之中,我們最後選出7大核心素養,這是經過兩年半的廣泛會議和線上意見蒐集,推出4次課綱草案所得到的結果。
國家教育委員會咨詢的範圍非常廣泛,我們和地方政府合作設立31個討論小組,開闢線上呈交意見的管道,並且在中央設立統籌委員會和咨詢委員會,參與者不只有教師、家長團體、負責實施教育政策的地方政府,還有企業家組織、勞工組織,甚至交通安全倡議團體、環保團體、動物權利團體等等。
至於7至16歲的在學學生,通常不方便定期參加會議,我們便邀請地方政府和學校協助收集意見。我甚至收到一位校長親自遞交的學生意見書,他們讓學生分組,逐行研讀、討論各個核心素養的草案章節,檢視是否符合學生未來的需求,這些文字是否易懂。
我們把搜集到的意見公佈在網站上,和每次的課綱草案放在一起,人民可以對照我們是否採納了這些意見。在討論過程中,各方對於宗教和動物權利有許多爭辯,包括要在課綱中納入多少基督教傳統?是否應該探討動物權?也有企業團體強烈要求加入更多職業培訓,並認為我們漠視其需求,最後,我們開了一場半天會議,溝通彼此的訴求和底限。
將學生的參與納入課程設計的過程
在這次的新課綱裡,我們首度要求老師必須積極將學生的意見納入課程規劃和發展過程中,也要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做出反思的能力。因為學生要因應未來社會的變革,必須有意識地認知和檢視自己的學習過程、目標、結果。
這是我們和各地老師訪談後,所形成的改革方向。因為老師普遍希望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有更多外部支援,有更多和同事、學生、家長討論的機會。在芬蘭,老師是高度專業、相當受人敬重的職業,老師習慣自己安排好課程所有細節,如今我們要學會花更多時間來傾聽。
將學生參與納入設計課程的過程裡,並不會削弱老師的地位和專業,因為我們是詢問學生的「學習」經驗而非教學,學生最瞭解自己是否喜歡目前的教學方式、是否有學習效果,而設計教學的責任還是在老師,我們不會把成人的責任加到孩子身上。如同在家庭中,儘管家長聆聽孩子的意見,但最終要負擔責任的還是家長。
要運用科技,當科技的主人
當代生活面對的科技、對其依賴的程度,和以往大不相同。因此我們也將「資通訊科技素養」,放入新課綱的7大核心素養,因為使用資通訊科技早已成為參與公民生活、打造永續未來的基本能力。
芬蘭從學前教育就開始教程式概念,就是要讓孩子知道,所有科技背後都有人類下指令,他們也需要學會如何駕馭科技。
我們用遊戲的方法傳達編寫程式的概念,比如讓學生擔任機器人,由同學指揮他做三明治,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因此同學必須把打開奶油盒、拿起湯匙、挖出適量奶油、塗上吐司等等,各個步驟都交代清楚,才不會出現把一整塊奶油砸上吐司的情況。
在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學會認字以後,我們就教他們網路搜尋引擎的原理,以及如何評估搜尋引擎給你的資訊,因為資訊識讀能力是科技使用者,而非科技工具的責任。同時也教導學生負責任地使用科技,比如不要上傳日後會讓自己感到尷尬的照片、尊重智慧財產權、杜絕網路霸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