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火災時該怎麼做,你真的知道嗎?其實火場中最致命的不是高熱的火焰,而是會讓你呼吸困難的煙霧,今天小編就替大家介紹消防員的親身說法,破解你對逃生應變的迷思!
「如何撲滅火勢」在現代來說已逐漸普及化,有許多小學生都已經學過如何使用滅火器,以及根據不同的火源做出相對應的緊急措施——但是,對於「火場逃生」的技能與知識,相比之下就相形見絀許多。
住家遇到火警時,許多人會選擇躲進浴室,或是往高樓層逃竄閃避火源,但這都是錯誤的觀念,其實火場真正的頭號殺手是濃煙,許多罹難者並非被火燒死,而是在那之前就先被濃煙嗆暈甚至死亡。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火場濃煙的可怕,臉書《東區分隊(特種搜救隊)》就特別拍攝了一部「火災模擬屋」的影片,讓大家能更清楚看見活災中濃煙的動向。
畫面開始,消防員先點燃一把祭祀時會用到的香,點燃的數量眾多因此煙霧也更為明顯,接著他將這束香放進由透明壓克力面板製作而成的三層樓建築中(第三樓為頂樓加蓋)。
消防員解釋,煙霧瀰漫時可分為垂直流動與水平流動,而當他將煙放進一樓沒多久後,煙霧就以相當快的速度從樓梯間爬升到三樓——不過同時間起火點一樓都還沒完全被濃煙淹沒,這也是為何許多專家不建議往高處竄逃的原因。
接下來消防員提到「關門待救」的這個動作,二樓分別有兩個房間,影片中只打開一扇房間的門作為對照。
經過幾秒後可明顯看出,打開房門的空間也逐漸蓄滿了煙霧,而沒有開門的密閉房間則相當乾淨,也證實了房門可有效阻擋濃煙的侵襲;最後消防員強調,建議民眾安裝火災警報器,才能在第一時間警覺異常。
曾經在TEDxTaipei創下百萬點擊率防災演講的蔡宗翰也曾提過,遇到火災要謹記「小火快逃、濃煙關閉」的守則,就是要民眾在火勢不大前儘速逃離,若無法在第一時間逃生,也要躲在房間內關好房門、避免被濃煙嗆傷,等待救援。
至於躲浴室、濕毛巾摀住口鼻為何會被認定為錯誤迷思呢?因一般住家浴室往往是塑膠門,遇熱融化後濃煙會一瞬間進入狹小空間造成窒息,相當危險;濕毛巾則無法有效隔離毒氣,也常有人因為前往浴室準備濕毛巾而來不及逃生。
那麼以前為何會強調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這個觀念其實源自於美國,因當時美國多以木造房屋為主,火勢蔓延迅速,因此選擇用濕毛巾減少吸進廢灰並儘速逃離;而台灣建築目前多是防火建材、鋼筋水泥等材料,起火處的濃煙、高溫與毒氣不易散去,兩者情況無法概括而論。
「2守則3不要」,希望能減少憾事發生的機率。
【2守則3不要】
「小火快逃、濃煙關閉」
「不躲浴室、不往高處逃、不用濕毛巾摀住口鼻」